|
又一龙岩「牛人」上央视,他的故事从中国传播到巴新等105个国家本网提示:登陆《八闽之子网·www.fjbmzz.com》,阅看更多全世界各行各业杰出福建人的专访和资讯信息。 最霸最牛的福建人都汇聚在这里。 每天更新内容,欢迎浏览.转发.推荐!联系本网请加微信号:bmzzpqj。
援引央视网消息,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,从闽西老苏区长汀到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,都流传着一个将野草变成致富金草的故事,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林占熺——菌草技术发明人和学术带头人、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。他不仅走遍祖国大江南北,还把扶贫技术带到了国际上,菌草随之跨出国门,遍植世界105个国家。 2013年4月开始探索用菌草治理流沙,现取得了系列的国际领先成果,为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适用技术。林教授在阿拉善菌草治沙现场。 上世纪80年代,林占熺从成千上万种野草中筛选出46种菌草,以草代木栽培食、药用菌,广泛应用于扶贫和援外。林占熺将菌草技术传播至全球,并在斐济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南非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卢旺达、莱索托和厄立特里亚等13个国家建立了菌草技术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。 不知不觉,林占熺已与草为伍30余年,可70多岁的他却仍是干劲满满。“接下来,我们计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创建一个700亩的菌草、旱稻技术示范基地!”林占熺说,他将再次出发东高地省,履行这项新的菌草援外任务。 公开资料显示,林占熺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43年12月出生,福建连城人。他长期奋斗在科研、扶贫、援外第一线,用无私奉献践行为党为人民奋斗一生的忠贞诺言。他于1986发明菌草技术,解决“菌林矛盾”这一世界难题,开辟了新兴生态产业。他将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创建成为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,引领世界菌草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新水平。他把菌草技术推广至全国31个省487个县,取得显著的经济、生态和社会效益,被誉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。他锲而不舍地在最艰苦的地方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,开辟菌草生态治理新途径。他将菌草技术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,为服务国家整体外交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特殊贡献。 40年前,福建推广段木养菇,为人们打开致富大门。时为三明真菌研究所技术员的林占熺却忧心忡忡:食用菌生产若靠大砍树木,势必产生“菌林矛盾”,付出巨大生态代价。 林占熺灵机一动,能否用草代替木头栽培食用菌?回到母校福建农学院,林占熺利用业余时间探求答案,在1986年初成功地以芒萁等野草为原料种出食、药用菌,后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大奖。 1996年,在首届菌草技术国际研讨会上,林占熺正式为菌草确定英文名“Juncao”。有人担心外国人不明此为何物,“看不懂没关系,那他就来学吧。”林占熺说,“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,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。” 菌草,是“菌”与“草”融合产物,颠覆了已有认知。比如那像甘蔗但更高的巨菌草,有人一见就说它费水费肥,断难在干旱地区推广,但林占熺实测发现,生产一吨鲜草耗水约19吨,只相当于一吨青贮玉米用水三分之一,而菌草更省水。 林占熺的菌草创新之路越走越宽,已选育45种菌草,菌草技术从“以草代木”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、菌草饲料肥料、菌草发电、菌草材料等众多领域。菌草也越走越远,从福建扩展到宁夏、西藏、贵州等多个省份扶贫治沙,从中国传播到巴新等105个国家。 ![]() |